11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近期予以公布,由区文旅局组织申报的“侯氏社火脸谱”和“秦琼传说”,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侯氏社火脸谱起源于清朝中末期,创始人是“脸谱侯”侯学林先生,他根据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社火文化的发展,呕心沥血绘制出当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齐鲁本土的“舜帝”“姜太公”“石敢当”“秦叔宝”等的脸谱,并把脸谱绘画技法传给后代,侯氏社火脸谱最初发展于济南历城县,后在济南天桥区发展至今,历经侯学林,侯普甫,侯殿翰,侯玉文,侯广顺几代人传承,到第六代传人侯志新。
“秦琼传说”在民间口口相传,至今不衰,秦琼祈福民俗文化也有很高的认同感。贾家楼遗址、五龙潭、回马泉、拴马槐、秦琼故宅碑刻等都得到传承保护,秦琼祠完成重修。以“秦琼传说”为依托 ,济南市文旅局、区文旅局、天下第一泉景区、济南老建筑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秦琼祈福文化旅游节”已进入第六年,产生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该文旅融合品牌的打造旨在把更多具有民俗文化的节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泉城市民。活动具有时间跨度长,活动内容丰富的鲜明特点,以五龙潭秦琼祠为主要活动场所,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体现山东人好客、豪爽、忠诚以及崇尚英雄、踏实肯干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济南作为“天下泉城”“曲山艺海”的城市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天桥区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多种自然景观、文化现象、民俗事象在这里交相辉映,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体育及传统工艺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里世代传承。天桥区非遗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健全,阶段性保护成果显著。
截至目前,天桥区共有81项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其中5项省级项目,18项市级项目,58项区级项目。项目涉及十大门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均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时代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寄托着天桥人民丰富的生活感悟与情感体验。
审核:王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