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联播>领导讲话
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庆国在济南市天桥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22-11-21 14:25 信息来源:天桥区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天桥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11月)

张庆国

各位领导:

下午好!下面,我代表济南市天桥区委、区政府,汇报一下天桥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天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协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战略,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拓展服务,科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民科学素质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活力加快释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9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7家、瞪羚企业50家,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0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52家。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5亿元,约占全市的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6%,高于全市11.3个百分点。天桥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区”“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这些都离不开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显著的工作成效,天桥区被评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区”,天桥区科协被中国科协、省科协表彰为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省科协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区教体局、应急局,官扎营街道、北园街道等20余项活动被推荐申报“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优秀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区是一项体现地方科普水平的国家级最高荣誉,是科普工作的最高标准。天桥区委区政府非常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创建机会,并为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全方位构建科普服务社会化新格局

(一)强化制度保障。区委、区政府把科普工作作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高度重视、系统谋划、高效推进。及时出台科协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文明建设要点》及区委年度重点工作,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天桥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天桥区2021-2025年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小组工作机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专题听取科普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创造性推进科普工作的有效措施,解决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协队伍、科普阵地建设,提高科普活动覆盖面,打造共建共享科普工作品牌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式、高标准推进科普工作,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营造浓厚氛围。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动员部署大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施《纲要》并开展科普工作,对科普工作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自2020年起,科普工作列入《天桥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办法》,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科普工作得以有力高效落实。全区科普经费逐年增加,人均达到4.93元。在责任落实、典型引领、物质保障、全域发动等机制的推动下,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科普氛围。

(三)加强应急科普工作。制定《全区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应急科普宣传“五进”活动,设立天桥区应急科普教育基地7处,开展“天桥区疫情防控应急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吸引近2万人参赛,并在科协公众号建立应急科普发布平台,发动科普志愿者广泛传播应急科普知识,取得良好效果。

二、创造性提升科普服务多样化能力

(一)建强科协基层组织。紧抓群团改革的有力契机,树立“强基础、求创新、增活力”的工作理念,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20年,率先在全市完成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目前,社区(村)科协全部配备“三长”,区、街道科协“三长”占比均超过40%,全区科协系统干部由232人扩充到869人。作为“智慧科协”建设试点区,天桥区积极探索、先试先行,“科协一家”组织树人员1065人,占各区县总数的56%。全区64所中小学全部配备科技辅导员,科普课堂做到全覆盖。成立天桥区都市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园区科协、企事业科协45个,基层科协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创新打造科普阵地。一是基础性科普阵地提升规模,创亮点。全区拥有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6处、科普特色示范学校20个、应急科普教育基地7处、综合性和特色性科普场所18处、科普e站91处;建有社区科普大学60所,实现城区街道全覆盖。各街道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达到全覆盖,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处沿街科普画廊。二是信息化科普阵地培养典型,成矩阵。重点打造天桥区“每日科普·e起学”小程序,每天推送科普中国APP、山东每日科普、辟谣平台等优质权威科普资源,总阅读量达到53.6万人次。举办线上科普知识竞赛,蝉联济南市线上“全民科普知识挑战赛”榜首,参与人数累计10万人。特别是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广泛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农民、医生、教师、机关干部和基层“三长”等加入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信息员人数扩大到75327人,传播量达到106622次,均领跑全市排行榜。三是品牌型科普阵地注重实用,强服务。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小型“科技馆”,建成社区科普体验中心13家,总展厅面积近2000平方米。打造新型科普主题广场9处,主动融入市民生活,科普阵地品牌化建设实现跨跃式发展。

(三)做优科普志愿服务。组建天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队,全区注册科技志愿者人数达到2086人,2020年以来开展活动千余场次。培育科技志愿服务分队5个:“应急科普”志愿服务队,动员基层科协“三长”、科普志愿者等开展应急科普活动118场。“青少年科普”志愿服务队,开展进校园公益活动108场。“科普惠民”志愿服务队,社区科普大学年授课600余场,开展“每日科普•e起学”科普志愿服务行动,把科普知识、科普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科技兴企”志愿服务队,开展技术交流指导、技能培训、百名专家进百企讲座等活动60余场。科普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带动力、服务力显著增强。

三、多渠道满足科普服务大众化需求

(一)用好优势资源,丰富展教活动。将天桥区科普场馆建设纳入《济南市天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计划在天桥区市民文化中心专设1000㎡以上科普展厅,打造天桥区科技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社区资源,打造多功能科普阵地,创建“党建引领、科普惠民”工作品牌,开展活动近700场次。充分利用山东省科技馆、山东地质博物馆、科普大篷车等科普场馆资源,开展“泉城美、党旗红,亲子科普游一日游”、科普巡展等公益活动,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激发科学梦想,培养科学精神。丰富多彩的科普展教活动有力带动了科普事业的高质高效发展

(二)用好线上平台,拓展科普渠道。在济南日报、今日头条、新华网、大众网等大众传媒广泛发布科普信息,开设科普日主场活动网络直播,大力加强线上科普宣传,2020年在线观看科普日主场活动网络直播人数达到6500多人。开展“创新争先、自立自强——走进天桥区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题系列报道,爱济南客户端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积极与线上平台合作,借力平台优势,在爱济南客户端智慧泉城页面开设“天桥每日科普”栏目、天桥区融媒体“活力天桥”开设“天桥科普”活力天桥号专栏。全区数字化、信息化科普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三)用好社会力量,延伸科普服务,一是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优势,采取“科协+部门(单位)”模式,先后开展科普主题活动近百场次,针对性科普活动240余场次。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协调联动优势,18家社会力量先后参与全国科普日主场宣传活动。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科技资源优势,组织济南传播协会、学易佳、七兵堂国际安保集团、中科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每日科普e起学、遥控帆船进校园公益课堂等,总参与人数近20万人次。科普事业在走进群众、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助力区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效能。

天桥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一些方面仍需强化和提升,比如区级科普场馆建设推进速度不够快,科技资源科普化力度有待加强等。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全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天桥落地见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