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天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积极探索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改革,对现有涉企审批方式、政务服务资源结构、供给方式进行全过程整合重组和革命性流程再造,构建起“三员两综一核”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在“开办药店”事项中企业和群众东奔西跑、材料反复提交的问题,让群众办事更便利、企业获得感更强,真正实现开办药店“一件事一次办”。
一、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
(一)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制度框架体系。召开全区“高效办成一件事”动员部署会议,对“高效办成一件事”作出整体安排部署,出台《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深化“来天桥·办成事”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天桥区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名单》,组建天桥区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团队,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构建起“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四梁八柱”。
(二)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机构人员配置。开设“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配备精通业务、善于沟通的窗口服务人员,“桥帮办”服务队伍提供“高效办成一件事”引导和帮办服务,充实壮大帮代办和“一窗受理”力量,打造全功能、一站式集成改革阵地;加强综合业务知识培训力度,以“全能型”“多面手”为目标,打造务实高效的审批服务队伍。
(三)强化数字赋能,搭建智慧政务平台。建立统一智能排队叫号系统、智惠导服系统、窗口评价系统,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自助服务区,配备商事登记自助终端、税务发票申领终端、政务服务一体机等终端设备,方便企业24小时“不见面”自助办理。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基础应用,规范集成服务窗口数字化建设,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为“开办药店一件事”提供高效顺畅的信息化支撑。
(四)强化协同联动,提升审管互动效率。和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对“开办药店一件事”需要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提前进行介入指导,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深入贯彻落实《济南市行政审批与监督管理规定》,并结合天桥区实际,起草制定《天桥区行政审批与监督管理协同联动机制》,将药店信息及时推送到卫健等监管部门,推行审批与监管联席会议、信息双向推送、业务函告、踏勘配合等机制,为审批与监管双向互动打牢基础。
二、改革举措
(一)“三员”分类,保障服务效能。将“开办药店一件事”审批服务环节划分为“前、中、后”三阶段,设立“首接帮办员”2个、“独立受理员”4个、“助理审批员”4个,分别为企业提供整理报送“开办药店一件事”全部事项申请,流转后台分类审批,直至企业申办事项全部办结,实现“一窗通办、受审合一、联合审批、一站办结”。
(二)受理分办,打造“两综”双核平台。设置综合受理中心和综合受理窗口,根据企业和群众的申请方式,分别受理线上和线下业务,按“开办药店一件事”相关经营范围分行业推送食品、药店审批小组,材料信息在不同环节、不同人员之间传递,压减时限。同时,注重加强“零基础”材料模板编制,促进综合窗口“一套材料”“一口受理”企业相关许可申请事项,服务效能和办事效率实现快速提升,全流程在线审批时间大幅压减60%以上。
(三)集中审批,实现“一核”快捷办理。树立局部业务整体观,打破业务科室专业壁垒,挑选业务骨干人员2名,由审批小组的独任审批人员“一核制”完成药品行业从企业开办、准营、运营到退出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等审批事项办理,推动更多关联事项系统办理,构建起全链条的多元化联动服务机制。
三、改革成效
(一)办事流程环节大幅减少。通过“三员两综一核”集成服务新模式,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重构,对申请方式、受理模式、材料提交、结果获取等传统服务模式进行革命性再造,推动“开办药店一件事”由传统“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办事材料、环节、时限及跑腿次数大幅减少,实现办事时间压减62.5%、申请材料精简23%、跑腿次数减少50.1%,对于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起到了有效推动作用。
(二)数字政务建设水平提高。通过深化智慧政务平台建设、“不见面审批”和智慧技术应用等举措,打破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壁垒,构建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区情民意电子化、办公办事掌上化。首推“数字人”导服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包括办事指南、常见问题解答等方面全天候咨询服务,给群众带来更加“智能化”的办事体验。
(三)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真没想到,好几个证一会儿就办完了,材料简单,证件也不用重复提交,真正解决了我们企业的困难!”办事群众如是感叹。“天桥模式”有效打通了“开办药店一件事”手续办理的堵点问题,实现了“多头提交”向“一窗受理”、“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繁琐低效”向“精简高效”、“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体现了集成式服务的全流程极简化、便利化。
审核:一审:胡长芝 二审:赵峰 三审:王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