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天桥区公安分局在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导下,创新构建“全数调解、全维施力、全面掌握、全程跟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今年以来,全区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提升至94.3%。
一、全数调解:打造纠纷化解“全科门诊”
天桥区公安分局坚持“应调尽调”原则,建立三级调解网络体系。在14个派出所全面建成标准化“三所联调”调处室,整合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三方力量,实行“简单纠纷当场调、复杂矛盾联合调、重大风险专班调”分级处置机制。探索研究“调解超市”的创新模式,通过将50名驻所律师和71名社会调解员的专业特长、调解风格与不同当事人的纠纷类型、诉求特点等进行关联匹配,推动矛盾当事人与调解力量之间实现“最优选择”。其中北园派出所首创“三所一庭”机制,联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和巡回法庭,实现调解、公证、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累计化解纠纷300余起,涉及金额超千万元。
二、全维施力:构建多元共治“同心圆”
积极融入“1+N”体系,在天桥区政府主导下,扩大调解中心职能,不局限于公安业务本身,而是联动司法、信访、民政等部门,引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物业联盟等社会力量,特别是对接妇联掌握的家庭情感类突出纠纷,主动收集问题、整合情况,做好前置性的矛盾化解。串联指挥平台和民生警务平台,打造“天桥和合”110接处警系统与12345市民热线数据联动机制,实现纠纷信息实时推送、关联警情细致分析。例如纬北路派出所创新“六调合一”机制,整合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特邀调解六大力量,成功化解了一起历时三年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纠纷。
三、全面掌握:织密风险感知“情报网”
建立“四色预警”机制,从纠纷类型、当事人特征、社会关系等多个维度智能研判,划分红、橙、黄、蓝四级风险。推行“警格+网格”双网融合,组织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开展“梳网清格”行动,通过“三必访四必问”(重点人员必访、特殊家庭必访、高危场所必访;家庭矛盾必问、邻里关系必问、债务纠纷必问、利益诉求必问),累计采集基础信息1.3万余条,建立重点档案200余份。探索制定《矛盾纠纷涉事人员风险等级评估量表》,通过一些外在表现,综合评估,实现分级管控,提升民警“望闻问切”化解能力。
四、全程跟控:建立闭环管理“责任链”
构建“全面起底摸排-提升化解效能-科学客观评估-加强分流协作-跟进督导盯办”全流程管理体系,实行首接负责制和领导包案制,重大纠纷由所长担任“调解长”。建立“一件五查”机制,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联席审查、视频抽查、数据筛查确保化解质效。创建“调解后服务”机制,例如对已化解的存在家暴或当事人性格偏执有暴力倾向等情形的家庭情感类纠纷的“回头看”机制,组织社区民警跟踪确认化解质效和当事人真实状态,防止矛盾复燃激化升级。今年以来通过跟踪回访发现并化解次生矛盾16起,有效避免“民转刑、刑转命”。
下一步,天桥区公安分局将深化“四全”机制建设,推进“调解驿站”进商圈、进园区、进楼宇,打造“15分钟调解服务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写好基层治理现代化大文章。
审核:来源:民主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