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赋能育名师,聚力启新程!天桥区举办卓越教师“进阶式”培养工程之名优教师培养项目
发布日期:2025-08-07 字体: [ ]

为系统提升区域名优教师专业素养与引领能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济南市天桥区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名优教师培养子项目在济南市天桥区云世界实验小学顺利开展。为期5天的培训汇聚行业专家与全区中小学名优教师培养人选,以精准赋能、实战引领为核心,为天桥教育注入专业新动能。

锚定方向,共启成长新篇

开班仪式上,天桥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阚世平致辞。他表示,本次培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培中心量身打造的高含金量课程体系,是助力教师从“骨干”向“名优”跨越的关键一步,并对参训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以“空杯心态”吸纳新知;以“切磋之心”交流互鉴;以“实践之心”学以致用。

中学教研科负责人肖志国对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即以“学习提升是硬道理”引导教师直面教育新变化,带着问题参训;以“专业精进是传家宝”要求教师深耕课堂,在“研究”与“硬功夫”上寻求突破;以“示范引领是分内事”呼吁教师做好“领头雁”,共建教研“好生态”。期望教师保持进取、奉献、责任之心,赋能天桥教育高质量发展。

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教师胡捷作表态发言。她表示,学习因共享而丰盈,会在珍贵机遇中坚守初心,实现从热情驱动到专业引领的成长路径;承诺将深耕课堂、协同成长、知行合一,以行动回应期待。

领航赋能,深耕专业硬功

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张华中博士作《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课堂建构》的专题培训。他系统梳理“核心素养”的发展脉络与内涵演变,清晰呈现其“前世今生”。结合课堂实践案例,他点明核心素养的基本要义,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课堂建构思路与方法,助力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序博士带来了题为《如何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培训。他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意义,并重点讲解了基于学科大概念选择主题的具体路径,为在场教师破解跨学科教学难题提供了清晰思路,有效提升了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与实施能力。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魏顺平带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专题培训。培训突出“实用实效”,魏顺平团队详解豆包、即梦AI、Kimi等主流工具操作,涵盖数字人微课制作、AI生成PPT、问卷数据分析等高频需求。参训教师现场完成实战任务,在“理论-演示-练习”中快速掌握AI工具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技巧,推动教学观念从“传统模式”向“智能辅助”转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林园以《读懂学生:做学生的心理健康守护者》为主题开展培训。她强调,教师自我关怀是育人起点,呼吁教师重视自我情绪调节。邓林园还详解了情绪调节“4A模型”,在现场互动环节让教师们通过“情绪粒度测验”“绘制情绪冰山图”深化认知。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特征,她传授了学生心理问题识别路径,即观察行为异常、多主体沟通、标准化量表评估,为教师精准干预奠定基础。

北京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主任魏淑珍聚焦“课题选题与论证”,为教师科研能力“充电”。她表示,课题研究需紧扣“政策导向+问题导向”,结合新课标、课程改革方案提炼命题,课题题目需遵循“句式规范、突显问题”等原则,解析“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的三要素结构,并构建“问题提出-概念界定-文献述评-研究方法”的完整论证框架,通过正反案例对比,让教师掌握从“教学问题”到“研究课题”的转化技巧,推动“教学即研究、研究促教学”的良性循环

破壁融合,积蓄突破势能

本次培训特邀20位学科专家,分学科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有效教研活动,专家们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解析教研活动设计实施、听评课之道及落地路径,分享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创新等策略,结合实例讲解教学结构设计、课例剖析等,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引。

知行合一,共赴教育新程

结业仪式上,济南市新苑小学程琳、济南市天桥区文澜中学耿青霞作为学员代表分享心得。程琳表示,要将把核心素养建构、AI赋能、心理健康等理念融入课堂,带动团队成长;耿青霞计划通过“问题链互动”“跨学科实践”转化所学,以“群体照亮”促发展。

阚世平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三点要求,一要“以德立根”,做精神坐标的守望者;二要“以能立业”,在课堂革新与课题研究中践行新理念;三要“以责赋能”,通过“传帮带”助力青年教师,为区域教育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五天培训落幕,亦是新程开启。此次培训为天桥名优教师成长精准锚定航向、搭建平台,筑牢了名优教师队伍根基,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老师们将持续扬帆,在钻研中精进、在实践中成长,在辐射引领中展现担当,以专业赋能守护学生成长,以科研创新驱动教育提质,共同书写天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审核:一审:胥明成;二审:赵泽菲;三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