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新苑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相关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本着“求实、求新、求效”的工作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减负增效提质”为目标,以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重点,探索信息化时代管理、教学、教研和师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努力实现“对标发力,笃行提质,新苑奋发启新程”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重点
1.围绕《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的落实,依托“三生课堂”理念,开展“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打造品质课堂。
2.落实“双减”,围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常规管理的水平,开展课堂、作业、命题等环节的研究。落实“泉引桥”工程,加强一年级学科衔接和毕业班与初中的衔接工作。
3.结合区域重点,做好新课标下各学科单元教学设计、复习课程、一道好题等资源的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推进。
4. 强师固本,课题引领,以深度教研转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借力信息化管理,开展教学管理、课堂研究、教师建设等方面的融合与创新,推进师生信息化教学和学习。
三、基本思路
立足“双减”贯通,优化常规教学管理和评价研究;立足“双新”落地,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品质课堂;立足教研模式创新,课题引领教研转型;立足教师素养提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具体措施
(一)立足“双减”贯通,优化教学管理
1.优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机制。
(1)备课遵循基标化、推进深入性。做到备课标、备评价、备教材、备学情。加强理论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关注大单元、整合式备课,促进教师对新课标以及教材的解读能力,深化基标教学理念。加强组内前置性集体备课,在同教研组备课的基础上,同学段教师开展综合大教研,探究跨学科教学设计。
(2)上课遵循规范化、促进有效性。上课体现“目标过程评价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规范常态课管理,建立巡课、推门听课制度,进行课堂诊断性指导
(3)作业遵循预设化、提倡科学性。 聚焦“双减”和“作业管理”的要求,开学初,各学科教研组统筹作业,确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特色作业的种类和形式,明确作业量、批改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提前预设下周作业,注重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化实践性作业的研究。
(4)辅导遵循个性化、实现精准性。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有效辅导的问题研究,精准分析学生问题所在,针对提升优秀率和合格率提炼总结有效的辅导方法和组织形式。
(5)评价遵循多元化、关注过程性。积极探索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实施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及学业质量评价。各学科研究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评价方案,关注过程性的学习与评价,遵循多元化,让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2.深化评价机制建设。
(1)完善教师专业评价制度。在学业质量上探索实施达标式评价机制。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强化团队意识,纵向关注学科整体达标率,横向关注学生各学科发展情况,落实班级学科达标率,与班级评价挂钩。形成新课程理念下“全员(教师)关注质量,关注全员(学生)质量”的大质量意识。
(2)深入探究一二年级综合素养评价研究。结合“泉引桥”课程的实施,在往年研究的基础上,落实一二年级无纸笔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探索跨学科的评价研究。总结梳理研究成果,形成资源库。本学期各学科完善一套测试方案(特色+主题)。
(3)做好绿色指标评价。各学科关注学科素养的落实,利用教研活动由命题研究反推教学实施,迎接区域学科绿色评价,市级艺术学科质量监测,国家质量抽测。本学期进行“我的一道好题”分享活动。
(4)重视毕业年级,提升教学质量。启动“阶段问诊检测”机制,分析数据,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做好优生培育和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尊重学生差异。关注毕业年级师生思想动态,毕业班带动各年级,以设计复习课程为抓手,进行复习资源库的建设、完善与优化。
(二)立足“双新”落地,深化教学研究
1.推进开学第一课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各教研组践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着力推进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开发单元整体教学资源。
2.开展“品质课堂”构建研究。深入学习《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推进新课标的逐步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依托我校“三生课堂”教学理念,打造“品质课堂”。
(三)立足模式创新,落实教研转型
面对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新要求,我校借助市规划课题的立项,期待通过教研转型,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帮助学生学习。
1.教研内容转型。研究核心定位新课标、新课程,实现核心素养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研究重心从为教服务转向为学服务,瞄准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科学、理性分析。
2.教研方式转型。学科融通教研,变线性为立体,形成教育合力。技术融入教研,变单一为多元,拓展教研方式。一年来我们通过新苑大讲堂、沉浸式教研、线上帮扶教研、线下学科融合教研等多种形式,让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向纵深发展。
3.教研路径转型。立足教研组的套餐式教研,解决当下课堂教学问题,守住课堂质量。立足自组织的自助式教研,解决项目化重点问题,着眼专业的发展。立足成长阶段的定制式教研,解决转型期的瓶颈问题,着眼教师的成长。
(四)立足学科活动,落实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举行课文、名家名篇诵读,积极参与省图书馆读书朗诵大赛,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继续做好新苑小学阅读分享。数学学科在三月份围绕“数学节”开展低年级手指算大赛,中高年级口算、计算大赛、讲题大赛等活动,按月进行专项达标。英语学科开展书写大赛、单词比拼、绘本分享、主题演讲等展示活动,做好五月份的“英语节”。其他非考试学科结合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展示、分享、参评等活动。
(五)立足融合创新,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1. 积极参与我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创建工作。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贯穿教学各环节,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作业实施、优化教学评价,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利用平台技术对智能组卷检测等功能进行尝试,借助大数据提升精准教学。
2.依托区域英语项目实验学校开展机辅项目实施,探索“三段八环节”等新型教与学模式,强化学生听说练习,及时进行数据反馈。同时,积极推进学生的英语绘本材料阅读,开展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口语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
(六)立足素养提升,推动教师发展
1.专业培训,提升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依托“新苑大讲堂”,开展校级层面的师德、专业引领,让老师看到身边的榜样。依托“阅读工程”让教师阅读专业书籍,提升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学校购买2022年版新课标解读与课例研修课程,通过集中学习进一步引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智慧。
2.提供平台,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提升。每个学科确定一位骨干教师,制定周密的培养规划,借助教研室的力量,压担子、搭台子,通过参与培训与承担任务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形成辐射引领。
3.任务驱动,推进卓越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动卓越教师梯队培养工程,教师精准进行自我分析,精准进行自我定位,设计发展规划,通过展、讲、赛、评、带等活动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
济南市新苑小学
2023年2月
济南市新苑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配档表
时间 | 工作内容 | 备注 |
2-7月 | 1.行政巡课活动; 2.开展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 3.常规进行学科教研活动; 4.教学常规月检查; | |
2月 | 1. 组织进行各学科计划培训; 2. 组织开学第一课;寒假作业展评; 3. 专题教研《山东省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学习交流; 4. 传达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科教研计划; 5. 召开教研组长例会;毕业年级调研会; 6. 学业衔接及调研; | |
3月 | 1.召开教研组长例会; 2.组织数学节活动; 3.校内“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 4.专题教研:大单元设计与研究; 5.师生读书交流活动; 6.语数英单项达标活动 | |
4月 | 1.召开教研组长例会; 2.毕业年级阶段性质量检测分析、区复习计划传达、卓越教师分享交流; 3.读书节系列活动; 4.骨干教师引领课、新秀展示课; 5.规范课堂交流展示活动; 6.学科单项达标活动; 7.专题教研:课标大家谈; | |
5月 | 1.区域六年级复习课例研讨; 2.毕业年级阶段性质量检测分析及家长会; 3.学科单项竞赛活动; 4.专题教研:命题分享交流活动; 5.区教学常规展评; 6.中小衔接活动; 7. 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待定) | |
6月 | 1.准备区“我的一道好题”分享活动; 2.复习课例展示; 3.组织期末复习评价; 4.组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调卷调研等工作; | |
7、8月 | 1.学科教师面对面教学培训; 2.教学质量个人评选; 3.教学能手初赛作业提交。 |
- 一审: 马媛媛
- 二审: 付奎花
- 三审: 曹轶晖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