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山东省济南第五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教学计划
山东省济南第五十二中学
2024-08-27

山东省济南第五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教学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相关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减负增效提质”为目标,结合区教学工作重点和学校教学工作实际,以推进“品质课堂”构建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信息化时代管理、教学、教研、服务和教师培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高管理效能、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建设教育强区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近年来,学生招生人数逐年减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2021年、2022年生源流失近50%,2023年生源流失接近70%。现有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和家庭教育水平在区域内相对薄弱,学习习惯差,纪律观念淡薄,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成绩的提升带来较大困难。学校教学成绩现处于区域末位,学生整体成绩呈现出明显的低分率高(年级低分率超过40%),优秀生少的特点。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缺乏长远的目标和理想。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数59人,平均年龄超51岁,虽然在逐步优化师资,但整体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化,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相对固化,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且相对难以改变。与学生观念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并且缺少必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使得师生关系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无法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不破不立,面对学校现状,下阶段学校将立足自身实际,探索教育教学及评价改革,以实现教学成绩自我突破为目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基本思路

本学年学校教学工作根据“敢为善为,务实落实”的思路, 工作中抓细节重落实,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紧紧围绕“打造品质课堂,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区教体局重点任务,细化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学科教学体系,落实区域教研体系。

机制建设“从细从实”,细化落实常规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诊断改进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学科教研“从细从实”,细化教研组与备课组教研模式与内容,落实“新教材”使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品质课堂,主动参与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教师队伍建设“从细从实”,落实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素养提升,着力青年教师培养,依托教师素质大赛,提升教师品位,保障教学质量;初三备考“从细从实”,细化目标体系,落实分层指导,强调团队协作,提升出口质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四、重点工作及路径

(一)机制建设“从细从实”

1.细化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开足开齐课程,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思政课程、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课后服务等制度建设,并细化各环节的管理,健全完善教学管理规程,促进教学常规工作做细做实。

2.完善教学诊断改进机制。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校长参加的教学工作例会。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听课评课制度和教师听课要求,细化教学评价要素和要求,结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和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开展教学质量分析,进一步引导各教研组、备课组完善“校内视导——评教评学——质量监测——分析诊断——反馈改进”的教学诊断改进机制。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组织开展听评课、学生评教评学、家长问卷调查、作业检查展评、课时作业质量反馈等形式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改进学校教学与管理。进一步修订学校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价办法等评优评先制度,加强分层与增值性评价,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与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管理方法,确保教学与管理的有效衔接。

4.探索教学评价机制。结合“品质课堂”倡导的教学评一致性,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中强化过程性评价要求,制定学校评价方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过程性评价、多主体评价,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学科教研“从细从实”

1.细化课堂教学研究。紧紧围绕“品质课堂”建设,以备课组集体备课为抓手,细化集体备课管理,落实教学领导干部参与学科集体备课,进一步强化以“课标解读——分工备课——集体展示——资源共享”为主要形式的学科集体备课模式,强化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活动研究,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强化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和“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的落地。重视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探索,规范备课内容成果,逐步完善形成学校学科教学设计资源库。积极参与集团一体化集体备课教研,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研究和具体实施的提升。重视课堂检测反馈,将课堂检测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形式的探索,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2.细化作业教学研究。将作业研究纳入日常学科教研,推行教学与作业一体化的备课思路。结合学校作业教研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作业教学,从“品质课堂”作业设计入手,进一步规范教师作业内容、形式、数量、批阅标准等相关要求,探索学生分层作业相关激励措施,开展探究性、实践性、项目化等多形式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品质,注重作业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作业教学展评,评选优秀作业、示范作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题研究求实效。结合区品质课堂构建研究和学校“生态课堂”品牌建设,在完善学校“品质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和参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品质课堂研究与实践,确立“品质课堂”的基本标准,进一步探索适合学校的“品质课堂”基本模式和策略,将推进新课标落地进一步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各教研组、备课组结合区教研室计划,开展和参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学校将根据市、区教研室工作计划,结合我校教学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积极鼓励教师从自己日常教学的点滴入手,逐渐探索课题研究,本学年力求在课题研究上的突破。

4.探索中小衔接新模式。与集团校针对六七年级建立常态化中小衔接教研机制,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助力“泉引桥”项目实施。

(三)教师队伍建设“从细从实”

1.细化教师培训内容。积极推进和开展各学科新教材使用培训与研究,结合市区教研室安排,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开展“骨干+全员”的新教材使用培训活动。结合省市区校培训和品质课堂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教师素养提升行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师德、强师能,提升教师品位,引导教师做 “有品位的教师”。依托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全员师德和专业素养研修;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市区骨干教师培训,以点带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学习,快速成长,逐渐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2.落实教师学习交流制度。借助上级和集团学校的力量,协调组织开展学校教师交流学习,组织教师多参与集团校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思想观念转变,学习借鉴优秀教师和团队的做法,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3.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借助区平台读书+活动,除学科专业书籍之外,鼓励教师积极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眼界、深化自己的认知、领悟教育的真谛,助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学考备考“从细从实”

初三学考成绩是学校教学质量主要体现,细致做好学考备考工作确保出口成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学习借鉴区域经验,细化备考活动。制定学校2025学考备考方案,开好教师学生备考动员会,细化学考目标,做到学校、学科、班级、教师、学生等每一点都能目标明确,做好目标引领;加强初三质量监测,细化初三周监测要求,落实周周提分、科科提分、生生提分行动。

2.延时服务求实效,落实分层辅导。充分利用延时服务时间,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借力,开展学生培优辅差工作,确保分层辅导出实效,力求优秀率有突破,低分率能降低。

3.团结协作,多方求助力。向德育团队借力,开展德育活动,进行励志教育,组织班主任培训,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助力成绩提升;向家长借力,营造良好家庭备考氛围,助力学生成长;向学校管理团队借力,开展听课督导工作、协助集体备课,助力学考各项工作落实;向区教研室借力,鼓励初三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听评课,学习借鉴优秀做法,认真听取区教研员对学科备考的指导意见,努力改进我校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实效。

(五)信息技术应用“从细从实”

将信息技术应用贯穿教学各环节,充分利用市人人通智慧平台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作业实施、优化教学评价;借力七天网络平台,做实考试诊断分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各环节的深度融合,用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


  • 一审: 张其军
  • 二审: 怀奇
  • 三审: 张世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山东省济南第五十二中学

124

信息发布总数

4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