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简体版 繁体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级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内容详情

天桥区农业农村局对区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第117号提案(关于促进天桥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4-30

代表提案者

谢森、康蓉

会议届次

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促进天桥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10040117

承办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答复时间

2025-04-21

办理类型

A

答复内容

谢森、康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天桥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天桥区位于济南市区北部,跨黄河两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涉农办事处主要是桑梓店街道,下辖48个行政村。近年来,区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紧盯5个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区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先进区县相比,还存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农业品牌知名度低、种植业规模效益较低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区乡村振兴水平,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桑梓店街道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等各项重大机遇,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精准定位,按照“北田园、中产城、南文旅”总体空间构想,规划“一心两带三片区”的产业空间结构。重点打造起步区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和济南北部重要的特色农旅体验区。

一心:高端制造产城融合核心。范围主要包括:桑梓店街道驻地、周闫村、草庙王村、康辛村、大马村、田家村、邓营村、张王堂村、沙李村、小马村、桑梓店村、小韩庄、怀庄村、小张村、北董村等区域。依托桑梓店街道驻地及新材料产业园,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基地,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现存的化工、物流等产业实施提升改造或搬迁。聚焦纳米生物材料、超导材料、氧化铝纤维胶体材料等先进材料产业,建设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引进机器人、数控机床、精密仪器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贯彻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规划,打造桑梓组团产城融合功能核心。两带:产城融合发展带。积极响应《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总体规划》打造黄河北岸科创走廊,以国道308为轴线,以高端制造产城融合核心为中心,向西串联齐河经济开发区,向东连接先行区城市中心,创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新时代宜居宜业宜商的产城融合发展带。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本区域位于《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的鹊华节点核心区域。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统筹黄河安澜、生态保护、文化传承、风貌塑造、绿色交通等,充分体现济南段“湿地群落”、“岳渎交汇”、“城河相依”特色。鹊华节点是连接黄河两岸城区、展现“城中河公园”风貌、聚集黄河文化故事的核心区域。本片区依托水系、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保护黄河独特自然生态和景观,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空间,贯通旅游线路,并与周边旅游资源相衔接,最终融入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三片区:特色田园农业种植区。范围主要包括:三教堂村、彭庄村、高王村、小辛村、石门村、小吴村、小郑村、大郑村、北王堂村、耿庄村、前房村、后房村等村屯。本片区积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积极探索尝试种植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积极与山东藜麦产业研究中心和山东康健藜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对接,开展藜麦、甜糯玉米、蜜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并探索订单式生产。积极开展“互联网+农业”及农业电商,促进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化生产、线上销售。龙湖湿地特色文旅区。本片区主要包括:小寨村、老屯村、铁匠村、小屯村、仓上村等村屯。发挥老屯村位于龙湖湿地旅游区范围内以及周边良好的水系自然环境,借助鹊山龙湖旅游区这一集新区建设、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现代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及良好的景观基础设施。集合小寨村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及小吃一条街等有利条件,以及可远观鹊山烟雨胜景的独特视觉廊道,打造集自然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特色餐饮、滨水垂钓、民俗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龙湖湿地特色文旅区。沿黄生态农业旅游区。本区域主要包括:丁口村、朱河圈村、刘庙村、丁庄村、南郑村、东秦村、西秦村、邱岸村、街后村、小吕村、左庄村、姚吕村、袁贾村等村屯。借助本片区南依黄河,与济南城区隔河相望,便捷连通的独特区位优势,将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相结合,打造农业科普实践教育基地、精品花卉培育基地、瓜果蔬菜采摘体验基地等观光景点和科教农业基地,打造黄河北部特色农业种植区和农业旅游观光带。

二是强化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按照“一村一业、多村一业”的思路,加强农村产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路径。建立“一村一业、一村一策”推进机制,促进“一村一业”向“多村一业”转变,加快培育富民兴村优势产业。一是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入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提升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水平。促进种植模式由一家一户散户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种植类型正在由粮食作物为主向经济作物为主转变。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研发种植,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二是积极发展生态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市场和资源优势,加快生态农业、精致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加快推动以种养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种养加游购娱”综合经营为特点的现代都市休闲农业转变。重点做好现有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三是扎实推进农业种业发展,助推济南市“北方种业之都”建设。依托沃尔夫斯番茄育种基地平台,培育番茄种业不断创新突破,抢占番茄育种领域新高地。四是积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建设完善批发市场、直营、连锁、网店一体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通过政府政策资金支持,促进农产品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模式的发展。2025年,主要任务是统筹泉韵乡居片区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等工作,加强园区道路、电力、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完善基础配套,提供优良的基础设施支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抓好刘庙渔业养殖基地建设、西秦农产品展示体验中心、鱼菜共生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左庄太空有色玉米种植项目、丁口村蓝莓种植项目建设。

三、强化品牌意识,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

强化对农业品牌创建的激励与保护,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供认证指导,简化认证程序,对认证成功的企业给予宣传、奖补、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并进行定期抽查监管。二是鼓励企业创建名牌。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及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的农产品的经营者,按照标准给予相应奖励。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增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人才支撑。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逐步解决农业生产者素质总体偏低,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要求的矛盾。重点从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方面对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类人员开展培训指导,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人才,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济南市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1日

审核人

  • 一审: 王英
  • 二审: 尹立宁
  • 三审: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