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伟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黄河文化在天桥区独特性文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们认为您的提案对今后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对此,向您表示衷心感谢!现答复如下:
一、人才培养与普及
一是自2018年起,区文旅局组织市级传承人郝友友烙画传承人李庆芬赴沿黄刘庙小学进行培训,刘庙小学美术老师黄召全在李庆芬老师传艺后,在学校带领200多名学生学习烙画技艺,课程覆盖率达70%。2019年黄老师带领学生参加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大赛烙画组比赛,获得一金、一银、两铜的骄人成绩,一时成为青少年传承非遗的佳话。多家媒体以“黄河岸边的非遗娃”予以报道。
二是2022年天桥区文旅局因地制宜,为沿黄的刘庙小学打造“黄河文化”非遗主题课程,与山东省沙画艺术协会在刘庙小学共同挂牌成立了“非遗沙艺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从济南烙画到黄河沙画,以点带面,促进人培养。
二、积极开展黄河文化活动宣传
为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天桥区文旅局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营造氛围,讲好黄河文故事。一是积极打造“黄河非遗娃”IP。“黄河非遗娃”这一名字的由来及相关品牌建设的开展均缘起于天桥区黄河岸边的一所小学——刘庙小学。该品牌建设落实是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的有效举措,从萌发到形成已经走过4年实践之路,切口小落地实。该项目品牌建设成为天桥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重点工作任务之一;通过参与“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第三届文化和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形成较高的关注度和美誉度。项目从建设之初就不断从广度和深度上发力,不断提高非遗的传播度与传承活力。二是7月9日成功举办济南市首届“黄河非遗康养节暨黄河非遗娃推介活动。“黄河非遗康养节”启动暨“黄河非遗娃”文化项目推广活动旨在集聚黄河岸边乡村文化产业园、研学基地,借助“黄河非遗康养基地建设”,“黄河非遗娃四季课程”“黄河文创手造发布”等系列活动,向沿黄九省发出“黄河吟家园,非遗永流传”倡议,推介“黄河非遗娃”项目品牌,发挥“文旅先锋联盟”优质人力资源,吸引康养、文旅融合项目投资,深化乡村文化产业运营,落地实施黄河高质量发展战略。三是扶持和挖掘沿黄非遗项目。传统技艺类新亨祥文化阿胶驴肉是区级非遗名录,创立于黄河边、成长于黄河边的新亨祥,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专注于以道地阿胶为代表的康养产业发展和康养文化传承。产品畅销由市、区文旅局指导黄河手造项目新亨祥系列产品,参加苏州大运河文化展。四是丰富沿黄非遗内容。在2021年制定的非遗研学路线基础上,加入黄河岸边产业园及乡村博物馆站点,丰富研学课程,扩大线路容量。天桥区文化馆与济南市非物质文化保会协会联合策划主办“大河奔腾”黄河主题非遗剪纸展。五是报送济南市黄河文化主题文创设计大赛暨起步区第一届文创大赛实物作品。区文旅局共提报43件文创作品,在网络投票阶段21件实物作品入围。六是非遗研究成果。结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方案重点任务,将以托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为契机,做好《守好黄河文化根脉,让更多遗产“活起来”》为研究题目,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创新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通过各类黄河文化活动开展,进一步在辖区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扩大对黄河文化的了解。
三、天桥区“非遗产学研”平台建设与运行。
进一步整合地方非遗资源,使辖区学校非遗教育资源更为均衡,让在学校学生都有享受非遗课程,参与到非遗技艺的创作中来,区文旅局对天桥区内非遗项目进行统一数字化采集、整合、储存,在推送非遗示范性课例同时,建构非遗教学资源库,通过手工材料、视频、影像、图片和文字多形式互相结合,制定较为完备的产学研服务项目,建设天桥区非遗“产学研”平台。将非遗传承活动、非遗学习资源、非遗研学活动、非遗评审、专家智库等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展示出来,进一步扩大宣传和教育,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
天桥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 5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闫莹 0531-81601089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学习提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