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东街街道办事处2024年工作总结
字号:
大 中 小



天桥东街街道办事处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天桥东街街道全力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24165”工作体系抓落实,谋划推进“1235”工作思路,聚焦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锚定建设“焕新天东、实力天东、品质天东、平安天东、红色天东”五个目标,细化措施,实干担当,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力推一个重点项目,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路径更加清晰
按照“政府主导、片区更新、产城融合、整体平衡”策略,推动光明里文化街区更新城市设计工作,以苗海南故居为原点,重塑红色工商文化影响力、虹吸力,为产业和空间同步更新夯实基础。持续完善设计。在区委宣传部指导下,联合区住建局、规划中心、区城发等单位,多轮对接中建八局二公司,结合专业部门意见,经数次修改后形成整体更新和局部更新两版方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宣传推介,邀请各类宣传投资平台、专家深入实地调研论证、收集意见建议,结合上海等地招商考察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和知晓度。挖掘文脉元素。以光明里文化街区核心历史人物苗海南为基点,配合宣传部制作宣传片《寻找苗海南》,取景光明里片区,讲述红商故事,扩大文脉知晓度。开展“天东说•故人故居故情思”故事旧物征集活动,目前,已征集视频20余条、网络文章23篇,搜集老照片146张,开展天东故事宣讲2场次。开展非遗进小巷活动,立足苗海南故居、国棉四厂保留建筑等历史保留建筑,积极探索非遗剪纸文化与时俱进的途径,创造性地将非遗剪纸融入到时装设计中,被今日头条、省电视台宣传报道,参加山东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质节目展演,充分挖掘传承文化记忆,助力项目推介。摸清摸实底数,开展“访千家、听民情、促善治”行动,入户摸底,累计走访群众4598户,对辖区现存房屋面积、户数、产权等进行数据整理,形成台账。
(二)聚焦两项重点工作,助推经济崛起奋进力量更加凝实
一是抓招商引资,注入源头活水。持续优化“125”招商工作机制,制作街道招商地图宣传册,精准定位6处、10.5万平方新旧载体招商方向,推进东海时代中心2.8万平方米楼宇招商,招引高品质总部经济入驻,包装推介国棉四厂保留建筑、苗海南故居等在文化产业方面招商,推促文旅产业迭代升级,为北园大街“商办活力带”蓄势。打好招商“组合拳”,发动全员开展扶商养商大走访,联系企业1120余家,实施“三问”工作法,挖掘招商信息,纾困解难问题17件;实行以商招商,依托街道商会招引企业1家;坚持“走出去”,赴上海、滁州、青岛、潍坊北京等地走访总部型、高新企业13家。目前,引进青岛金美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富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优质潜力企业8家,3家正在对接落户。
二是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能。1-10月,固投完成3388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2.1%,财政收入完成498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8.67%。限上贸易业销售额完成8076万元,同比上升14.6%。金科A2、C地块项目稳步推进,诚通A1创客中心项目开工纳统,X教育地块初中、幼儿园顺利完成交付。博翠明湖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完成立项,专班跟进服务,确保产值应报尽报。加强储备项目策划落地,利用金科项目东侧铁路沿线闲置空间,谋划推进博翠体育公园、郑济铁路沿线便民停车场等项目,融合党群活动中心、城市公园绿道和体育健身功能,推动“品质社区,花园街道”建设,解决民生难题,改善城市品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三)紧盯三大重点事项,优化基层治理服务效能更加显著
一是抓党建提升促作风转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抓基础夯实。以优化服务为导向,打造东海花园嵌入式党群服务微阵地。培育五星级党组织2个,支部规范化建设查摆整改问题10项,组建新兴领域党组织1个,不断完善社区“四融”“星火”工作法,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标准。抓队伍锻造。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宣教123场,推促党员干部明法纪知敬畏。推选“两优一先”3人,新发展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6人,其中,“两企三新”领域2人,举办培训班1期,全面提升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实施“天东英才”年轻干部培育计划,通过轮岗实训、“天东青年说”座谈交流、读书分享会等,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实施“育雁培优”行动,开展社区书记专题培训、“我来讲党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和座谈会、“小寇喊你来闯关”、基层大讲堂、新入职和提拔青年干部培训班等特色活动51次。抓服务共建。结合“访千家、听民情、促善治”行动,组织全办机关党员干部下沉至社区网格,构建“网格化布局、机制化推进、可感化服务”基层治理模式,配备网格工作证40余套,制作网格便民服务卡6000余份,建立档案77册,下发各类明白纸、宣传册7000余份,收集民意诉求110余条,已解决90余条,开展共建活动1次,制定惠民服务亮承诺项目8条,开展“美丽天东·阳光童行”暑期课堂、“爱心陪跑团”等公益活动30余场次,办理群众关心关注的“一户一表”改造等实事好事45件,打通全链条的居民诉求反映和解决渠道。抓宣传引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制,积极传播天东好声音、正能量,融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融入”、文化社区建设,发布省级媒体信息69篇、融媒平台信息819篇,社会舆情信息344篇,其中,央采3篇、省采6篇、市采125篇,全区排名前列。
二是抓城市管理促品质提升,优化宜居宜业宜商环境。依托东海花园城管工作站综合载体,深化“桥东管家”品牌建设,深耕“一精五品牌”。提升管理精度。深入实施精细管理模式,深化全流程巡查、数据分析、“1011”问题处置机制,解决房屋安全、路面整修、杆线整治等问题60余件,城管进社区活动20次,解决污水外溢、道路坑洼、停车混乱等问题100余件。提升服务温度。整治提升支路街巷2条,处理问题93个,落实“包达人”门前五包机制,打造最美街巷,城镇燃气建档商户65户,燃气宣传活动10余次,隐患问题排查立即整改,处置道路交通安全隐患70处,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进社区活动17次,召开新建小区物业专题联席会3次,处理物业管理热线502件,整治规范消防通道23处,新建电动车充电设施4处,及时高效处置物业、业主纠纷舆情1起。提升生态效度。落实工地监管责任,处置扬尘问题 25处,对辖区64家餐饮油烟企业开展3轮集中整治整改,落实河长制巡查120余次,协调处置垃圾污染问题4次。提升保洁力度。推动精品保洁样板工程,持续推进有害垃圾收集周、“垃圾分类音乐专线”,开展“六进”宣传活动26次、检查整改23次,建设1处、提升6处垃圾分类房,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开展道路保洁、环境综合治理,处理大件、建筑垃圾32车次约50余方,推选1人参加全市环卫技术能手比赛荣获第二名。
三是抓社会治理促安全稳定,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治理品牌。构建“心桥”关爱之家、“一站式”矛调中心协同融合治理机制,创建“周到”法律服务品牌,开展“半月谈法”法规学习活动,推动机关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组织普法宣传“三进”活动近百场次,矛盾调解10起,化解网上信访59起、信访积案1起,优化基础网格10个,配优“1+N”多元网格力量,探头和矛盾调处作用发挥明显,持续推进“小马拉大车”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扫黑除恶、反邪教、反诈骗、禁毒、山东解纷码推广等各类宣传30余次。兜牢民生底线。推进如康家园、幸福家园、日间照料项目深度融合,实现社区养老照护全覆盖,实现星级评定,2处“长者食堂”、1处老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开展“五为”公益活动98场次,募集各类慈善基金88183.8元、同比增长103%, 5·8 人道公益日众筹活动全区第一,获评全市“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先进单位、市红十字系统表现突出单位,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为“二级文化站”,“五社”联动日间照料服务被纳入全区“善行天桥”慈善品牌在《济南改革》61期刊发。截至10月,落实普惠、救助政策1950余人次,完成新增就业指标955人、达成目标119.38%,养老保险待遇上门认证61人,开发就业见习基地3家,推荐青年见习12人,受理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16家、全区第三。持续优化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效能,推行便民服务提质升级26项帮代办,梳理服务事项106项,办结热线工单1469件。守好安全堤坝。深入推进“平安3心”品牌建设,从责任入心、经营放心、百姓安心三方面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提醒,实施消防安全、电动车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342家次,开展“解剖式”安全检查全覆盖10批次,督促整改实现闭环。开展应急培训及演练10场次、1200余人次,安装互联烟感系统1210套,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积极开展保密安全宣传和培训,全面增强网络安全和保密意识。
- 一审: 杨淑惠
- 二审: 李晨
- 三审: 黄文波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