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市滨河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济南市滨河小学
2023-07-13

济南市滨河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在双减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学校实际,秉承“让学生站在学校中央”的教育理念,一年来,通过“课堂建设,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的探索,我们大力开展课堂研究、作业研究和命题研究,丰富学校自己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校成为真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素质教育的满意学校。

一、立足课程规范,落实课程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规范各类课程设置,开齐上足规定课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所有教学都要依标扣本,按照要求进行授课,尤其是综合学科,不能随意随性开展。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确保课外活动和每天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的正常开展。

2.抓好三表的落实和管理。作息时间表、周计划安排表和课程表的贯彻落实是教学稳定和有效的关键。维护课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准私自调课,需要长期调课必须报教导处。加强音、体、美、道德与法制、科学、传统文化等学科的监督管理。

3.严格执行“双减”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做好课后服务,按照政策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做好教材、教辅资料等的规范征订工作。

二、优化常规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能

我们继续不断形成和完善学校自己的制度,用制度指导管理。教研组内继续学习明确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命题和考试等环节的相关要求,熟知细则和操作流程,依托区七项常规,继续做好低年级的习惯养成。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做好基标备课

结合新教材,继续推行“基于标准的教学”电子备课。为了能提高备课效果,两年之内的新教师继续手写教案。依托教育云平台,开展平台的备课检查,鉴于学校加入的老师来自不同学校,有的还没有账号,为了保证检查,我们进行双轨制上传,即上传云平台和教导处。同时倡导学校老师写有价值的反思。每个月进行备课等常规检查,做好即时的反馈总结。

(二)改变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1.敢于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新学期,学校制定了“语文课堂必备十条”,要求课堂必须有“小老师”“小组合作”“范读”“时间分配”等内容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锻炼的空间。

2.讲课必须要有让学生“讲”的意识。每节课都要思考,哪些环节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能力,可能刚开始有些困难,但训练好了,老师会很省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3.多设计讨论、演示、操作的环节。

4.多教,多示范。依托训练,保证教学效果。

语文主要开展听写比赛、阅读题大赛、命题研究等方式,数学主要开展每周的口算练习、命题和讲题比赛。

(三)加强基于标准、基于核心素养听评课

为实现减负,学校进行精准教研,课例示范,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课堂中全学科推进“有效的教与学”,结合七项常规,在学校落实课堂“口令”的效能,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训练。学校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听评课与调研备课相结合,调研“基于标准的教学” 理念在备课与课堂上的落实情况,帮助年轻老师不断提升。推进基标课堂,检验了“教好教会,学好学会”效果。

下半年,我们推行了“双减”课堂教学。学校每周的周计划都有1-2节的双减课堂,听评课与调研备课相结合,调研“基于标准的教学” 理念在备课与课堂上的落实情况,帮助年轻老师不断提升。本学期,学校共进行了“双减课堂”25人,60余节课,促进了学科教研,也提升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

(四)加强作业研究,做好双减工作

学校制定了作业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通过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通过作业公示、作业协调、作业监督的统筹管理,切实优化作业布置。同时,统一批改格式,严格反馈和讲评,从而保证作业的效能。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共同做好孩子们的减负工作,做到减负不减质。

在作业研究中,我们加强学科教研,设计每课练,扎实做好课时作业,同时进行单元知识梳理。注重口算的练习和听写练习,开展了口算比赛,书写比赛等。我们重点探索实践性作业等方面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性作业设计要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体现教师的设计和实践性。

(五)加强命题研究,保证精练高效

我们通过命题研究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学业的减负增效助力。教研组组织老师们进行作业和命题的教研,针对目前存在的作业设计和命题不规范、不科学、不精练的现象,考查学科的命题缺少综合性、创新性的情况,各学科的作业设计和命题以绿色评价的理念为导向,深入解读课标,对照年段要求,对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点和学生能力增长点,提高作业设计和命题的质量。

三、开展主题校本教研,积极开展综合素养评价

1.继续实行教研组例会制度。

每学科组固定一个时间开展教研,保证两个课时,保证全组参加。原则上按照“单周主题教研,双周集体备课”原则,教研要有主题,重点围绕 “作业设计”“命题研究”“教学问题”等内容展开,尤其是教学问题,比如学生识字量少,读书障碍多,如何让学生增加识字量。多交流自己的困惑,尤其是青年教师,这是学本事的好机会,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带来了自己好的做法,大家一起研究,经验分享,共同成长。

2. 结合滨河学子评价体系,围绕八大能力,开展评价活动。

在“五域·四能·多特”课程体系建构下,我们突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和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力求通过学业评价改革,来丰富和完善我们学校的评价制度,给孩子创设更轻松更积极的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我们开发了滨河学子4-8-12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即四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八大核心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健身健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十二种呈现形式,包括朗读吟诵、听力测试、口语表达、讨论辩论、动手操作、创作想象、成果呈现、小老师讲述、运动练习、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检查。

围绕以上体系,在平日中进行练习和即时评价,在期末结合相关能力,多形式地进行分学科部分内容的集中无纸笔评价活动。我们首先梳理学期教材知识点和学习目标,根据教材选择恰当的指向八大能力的表现性评价内容;开发评价表,结合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价任务设计;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行学习交流,反复修改完善,确定合适的评价表;对部分家长进行培训,参与评价过程;对评价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诊断改进课堂教学。整个活动目前在低年级已经全部展开,前后持续了两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可,老师们也在评价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拓展图书资源,开展项目化阅读活动

1.配备图书,保障师生阅读

学校及时合理配备学生用书、教学专业用书、报刊杂志等,并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需求定期更新书籍。学校图书馆定期开放,方便学生借阅。每学期老师都能在目录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刊物,让老师们都能及时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教学服务。

2.开展项目化阅读,进行深度阅读

遵循课程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我们尝试探索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努力形成阅读教学的开放系统,进而初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设计了滨河小学“4+1+x”模式,在全校开展项目化阅读。“4”指的是每个年级每学期统一四本经典书目开展阅读;按照低中高三个学段,相邻学段进行轮换阅读,努力一年阅读量达到八本书。“1”指的是每个年级周三早读进行经典小古文的阅读,低年级以古诗为主。“x”指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校可推荐一些书目提供给学生和家长,学生自主选择进行阅读,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多地开展阅读。

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结合课本的内容,合理选择了共24本经典书目,重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儿童爱读书,快乐地读书。通过积极阅读,结合特色本做恰当的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根据不同的学段,进行改写和编课本剧等方式的学习,提高写作水平。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创造和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经典阅读中健康成长。

五、队伍建设——落实青蓝工程,优化师资培训模式

1.骨干教师培养规划

目前,我校年龄结构偏大,在编青年教师很少,非编年轻教师较多。所以树立青年典型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努力通过骨干教师的培养,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气氛,从而形成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队伍,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来,我们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培养良好师德师风;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常规标准;加强校本教研,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展示的舞台,让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我们采用“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了孔屏教授、姜荣奎老师等一些教育“专家”、“名师”来我校作讲座,让青年骨干教师从中汲取更多更好的“营养”。同时采用“走出去”和“线上学习”的方法,外出听课、听讲座、培训进修等,不断地给他们“充电”,拓展其视野,开阔思维,使各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2.教学新蕾—规范引领,促进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新学期新入职了三位新教师,非在编也有三位,继续落实青蓝工程的师带徒活动,督促新教师按照方案中的课程要求大练教学基本功,熟悉教学各项常规,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为今后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奠定良好基础。结合《天桥区“教学新蕾”培养方案》,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青蓝工程汇报课,促进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会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备课、上课,熟悉教学基本规范和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新学年,结合教研科要求,将根据备课、听课、读书、磨课、基本功、课堂教学等综合评定结果命名学校的“教学新蕾”并推荐到区里进行参评。为此,每一位新教师都要有所准备。最后的结果师徒要进行挂钩,学期末根据表现进行评比奖励。

3.经验分享,促进全体教师空间建设的能力的提高。

继续推进教育局部署重点工作继续推进人人通平台的使用,结合全区的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养成老师们进行空间建设的好习惯。在空间中共享一线教师优秀的经验,平时教育教学活动的照片、视频等及时上传,定期进行校内优秀教师个人空间的交流,结合区里的任务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化水平,促进空间建设科学优质特色发展。

新学期,新起点,我们将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力争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继续发扬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凝心聚力,抓住“教育质量”提升不放松,努力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六、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升研究水平

1.做好信息化平台使用和培训。

积极参加培训,以应用促发展,推动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我校网络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组织教师通过各种操作培训,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服务于教育教学。探索平台模块的应用,积极发挥模块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立足学校各学科的资源建设,形成共享机制,通过一定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2.继续做好网络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充分利用“人人通”这一网络研修平台和学校网站的平台开发校本网络研修活动,逐步推进我校信息化教育应用的步伐,使我校的教学研究落到实处,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育云平台促教增效。我们结合天桥区教研中心教研工作计划,深入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深化云平台与日常管理工作的研究与使用。教师备课实现平台化检查与学习,优秀课例实现平台化资源共享,特色作业实现平台化展示与汇总,同时,将各班学科有特色有代表的学生作业,通过云平台上传到学科教师的个人空间,同时上传到班级空间方便教师统计,方便学校、班级、家长之间的展示与学习,让平台的作用最大化。

七、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

存在问题:

1.部分老师对于作业研究还是重视不够,传统的作业模式和固有思维还是占据一些老师的头脑。作业的统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差异比较大,耗时不同,如何更好地照顾到差异,也是面对的新问题。

2.新教师经验欠缺,需要更多的传帮带促使其专业技能和教学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

3.各种事务性工作与教学工作穿插,教学任务比较重,如何更好地协调也是面临的课题。

4.部分学科的老师结构不佳,缺乏学科领军人物,教研水平偏低。信息化平台使用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新老教师都要继续进行培训。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作业的研究,力求把作业设计得更科学,学生更易于接受,双减之下,减负不减质。同时,还要多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更好地做好作业的管理的成效。另外,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合理优化老师的岗位配置,做好管理的科学有序。我们将结合存在的问题继续思考探索,扎实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效果。

  • 一审: 张兆琨
  • 二审: 王梅
  • 三审: 段辉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滨河小学

146

信息发布总数

146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