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明珠小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明珠小学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济南市明珠小学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落实五育融合教育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践行‘尚美教育’理念,落实‘双新’,培育明珠绽美少年、淬炼智美课堂、培养慧美教师,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宗旨,以“品质课堂”建设为中心任务,扎实推荐学校教学工作。
对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梳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目标一: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探索信息化时代管理、教学、教研、教师培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升管理效能。
工作落实:
本学期继续将做好两个管理——教师教的管理、学生学的管理,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重心。
聚焦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工作环节,扎实做好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的常规管理。开学初召开全体教师会、教研组长会,分层传达学期工作要点,明目标、明标准,有方向、有重点,保证教学常规工作有序开展。每月量化检查、期中全面检查、期末分项展评,规范做好过程性管理。严格执行行政调研课、备课及作业分级检查、作业统筹公示等制度,让制度在工作实际中落地。
注重评价的功能。语数英学科开展学业质量月诊断、月分析,以月为时间节点进行检测、复盘,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其他学科以单元为节点,进行单元梳理诊断与评估,通过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估,反馈教师教学的情况。
对照《济南市明珠小学各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细则要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听说读写既有通识要求、也凸显学科育人特点。
目标二:
有序开展教学工作,以“品质课堂”建设为中心任务,开展基于“双新”的教学研究,以研究带动实践,以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淬炼“智美”课堂、培育“绽美”少年;以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慧美”教师。
工作落实:
“智·美”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着力打造的品牌。本学期我们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1.进行全员新课程培训
开学初,除了开展学科新课标的培训,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念的相关培训。泰勒的课程模型,让教师进一步理解“教-学-评一致性”背后原理。布鲁纳的学科结构化理论,让教师进一步关注学科的基本结构。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让教师进一步清楚探究是实践模式的课程核心,课程要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向实际生活回归。韦伯的知识深度课程理论,让教师从思维的角度进一步理解“深度学习”。
这些现代课程理念,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石、是新课程标准的研制基础,更可以为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做好铺垫;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施奠定基调。
2.确立学科攻坚方向
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重点推进。各学科确定重点研究的内容,一方面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通过科研引领教学、引领“智·美课堂”建设;一方面开展课堂实践,聚焦重点内容探索课堂实施路径、实施模式等,开展教学尝试、积累相关经验、提炼方法路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教的质量。
语文学科:围绕学习任务群开展研究,以单元为单位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与实施。
数学学科:以数学基本思想(数形结合、化归、建模等)的培育为抓手,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形成典型课例。
英语学科:深入推进单元育人蓝图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单元系统梳理,形成结构化的学习活动设计。
其他学科: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进一步开展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学习研究。
本学期学校各学科分别申报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设计案例研究》《数学思想引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研究》三项区级课题,希望能够运用科研的力量助推教学的发展。
3.组建项目研究团队
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组建学校“智·美课堂”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完善“智·美课堂”的基本理念、研究路径、课堂范式、评价标准等,制定实施方案。骨干团队开展先期研究,带领学科组深入推进,发挥理念先行、实践先行、示范引领的作用。
本学期学校开展品质课堂研讨课活动,教学领导带领项目研究团队的老师,每人一节研究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综实、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等多个学科,很好地起到先行带动作用。
4.推进“智·美课堂”范式研究
在前期学校“智·美课堂”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基本理念: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素养发展为目标。
建设思路:以目标任务为先导、以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知识结构化为重点、以学生讲练为策略、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素养发展为目标。
课堂模式:任务驱动-先学后教-学生讲练-评价导引
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教师设计驱动性任务,统领整体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基于任务开展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学生能讲的由学生来讲,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学生的自学(包括合作学习)、师生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习内容灵活掌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通过明确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评估学习效果。
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探索课堂模式在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例中的具体样态,
研究路径:教师个人研究与教研组集体研究相结合,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相结合,示范引领与全员赛课相结合,学校研究推进与区域联盟共进相结合。
12月26日,学校开展了“智·美课堂”建设暨第一片区数学学科教研展示活动。活动中研究团队的张行辉、郑珊珊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两课,学校教学中心杨春杰主任做了“智美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的汇报。两个课例先后经过阎勇校长和教研室杨梅老师的深入指导,集中呈现了“以目标任务为先导、以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知识结构化为重点、以学生讲练为策略、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素养发展为目标”这一建设方向,运用了“任务驱动-先学后教-学生讲练-评价导引”的课堂结构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双新理念的落实,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认可。
接下来,“智·美课堂”的建设依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我们将继续以研究的态度、实干的精神打造属于明珠的教学品牌。
目标三:
完成几项重点工作:开学第一课整体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项目化学习、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我的一道好题设计。提升学校教与学的品质。
工作落实:
1.全学科推进“开学第一课”
暑假末,在全体老师深读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全员“学期课程纲要撰写”培训。以学科组为单位研究如何将“学期通册备课”升级为“学期课程纲要”,引导教师整体规划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想明白“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开学第一课”的备课上课就在“学期课程纲要”的基础上进行,将教师的学期课程纲要有效转化,引领学生明确学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评价标准,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为新学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开学第一周,小学教研科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白晓老师到校听课,听取了我校两位教师的开学第一课,并与老师们进行专题教研。
2.全面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为学校“智美课堂”研究的重点内容,分学科推进深入研究。本学期,学校考试学科,每年级、每学科撰写一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考查学科,每学科撰写一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形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资源20篇,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教师的深入研究。
3.跨学科作业研究,聚焦学生的素养培育
跨学科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促进学生完整发展的学习方式。学校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实践,同步开展对跨学科作业的研究。
在“留住秋天”这一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涉及到语文、美术、劳动、综实、科学等学科。语文学科学习秋天的诗词,开展“树叶诗画”活动,将诗词写在落叶上。美术学科开展树叶贴画的制作,将缤纷的落叶拼组成美丽的图案,感受秋天的色彩。科学学科从秋天动植物的特点入手,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劳动学科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做柿饼,品尝丰收的喜悦。综实学科聚焦中秋节这一秋天的节日开展探究,亲手制作月饼,过一个更有中国味的传统佳节。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物化的成果是显性的研究作业,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留住秋天”,而其中隐含的是学生对秋天更加丰富、立体、多元的理解,学生综合素养也在其中得到培育。
4.全面实施学业质量评价
在“学期课程纲要”撰写时,就要求学科教师设计好学期评价方案,“评什么、怎么评、评价标准是什么”都要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讲清楚。教学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进行过程性评价,最后还要进行总结性评价,撰写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学生素养发展述评报告”。
因为将评价嵌入平时的教学,凸显“教学评的一致性”,所以本学期区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中,我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语文学科表现亮眼,在质量分析会上得到教研室表扬。
开展二年级主题式综合素养评价,立足学校育人目标,体现学科融合,深入研究体现学段教学目标落实的适切方式,真正实现通过评价让学生爱上学习、通过评价帮学生夯实基础的目的。
5.高质量完成“我的一道好题”设计
学校组织各学科的专题教研,研究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命题,各学科均分年级命制一道好题。通过校内分享会,进一步修改提升题目质量。学校劳动、信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命题分别在区面对面培训会上向全区教师分享、介绍命题经验。
6.深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本学期学校搬迁新校址,与对口中学13中学距离更近。借助这一优势,我们与中学联合开展“泉引桥课程”。学生方面,带领全体六年级学生走进初中校园,感受校园生活;家长方面,由中学领导老师做讲座,讲解中考政策,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教师方面,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评课、研讨,促进教学方法的融合一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追求高质量的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永远的目标,明珠人也将矢志不渝向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 一审: 张勇
- 二审: 宋红梅
- 三审: 朱笑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