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天桥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环境研究院(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中心)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蕾
李蕾,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济南市环境研究院(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中心)技术中心固废方向工作人员,主要专业方向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主持并参与完成《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济南高新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技术服务》《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三区”划定》《济南都市圈重点高架点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研究》《省会城市经济圈采暖季空气流场模拟及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等多项课题项目。荣获2019年度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优秀论文二等奖、第十五届济南市优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评选成果类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济南市环境研究院(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中心)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蕾对《天桥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问:请介绍一下“无废城市”建设理念?
答:“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现阶段,要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坚决遏制非法转移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总结建设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答:《实施方案》共设置3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明确天桥区“无废城市”建设总体要求,确立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明确建设目标、实施范围及时间,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第二部分从工业、农业、建设、生活和危险危废五个领域制定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无废工厂”、“无废村庄”等“无废细胞”工程,推动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等各领域绿色循环发展,加强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低、循环利用水平高、填埋处置量少、环境风险小的长效管理机制;第三部分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总结评估、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宣传力度四项保障措施,为天桥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问:现阶段天桥区“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根据《“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有关要求,《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和无害化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初步显现,“无废城市”四大体系基本建立,“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无废城市”理念深入人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