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济南市天桥区“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字号:
大 中 小



戴汝泉,男,山东交通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教授二级,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校教授委员会主任,省级教学名师。200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科技厅、济南市科技局专家库成员。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山东省科技厅、济南市科技局专家库成员)戴汝泉,对济南市天桥区“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接受记者的专访,对相关任务措施进行了解读。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天桥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请问“十四五”期间天桥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如何取得更大突破?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戴汝泉:天桥区作为全市唯一地跨黄河两岸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技赋能、创新强区”为总体目标,按照“1+5+N”的总体工作思路,抓班子、强队伍,攻坚克难,各项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跨越发展,走在了全市前列。天桥区先后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首批“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引领和科技支撑。“十四五”期间将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起到扬起龙头、发挥示范样板的作用,按照“23155”工作体系,为实现“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各项目标,在实施区内要素配置、建设区内科创生态的工作中,面向主要产业,着力实施“十大工程”。
(一)。一是积极促成院所、平台、企业、人才“四位一体”新格局;二是倾力打造“一路二中心三园区四平台”科技创新新蓝图;三是着力构建多功能复合型科技创新城区。
。一是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分批分类选择若干大中小科技型企业先行先试;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
。一是完善人才开发和培养体系;二是一才一策对岗招引;三是.全面提升人才获得感。
。一是优化利益协调机制;二是促进技术与市场互动;三是发挥产学研用互促共进和创新继起机制,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与补强。
。通过全方位政策环境打造,使区内科创主体感受到天桥科创引领的决心与信心,切实享受到完善政策体系的实效保障,进而勇于进行持续、深入、大规模的科研创新投入。
。一是增加金融服务主体,拓展金融服务内容;二是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发展基金;三是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二是建立以产业化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三是优化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相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四是构建协调有序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对重点领域中的关键缺项进行补链,将我区产业推向技术链、价值链的高端。
。对传统产业实施分类升级工程,让传统产业跑出“天桥加速度”。
。一是启动济南大学生天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二是推动发展创客空间;三是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